美國排拒國際學生源於內鬥 香港搶人才須避免捲入政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哈佛大學之間的矛盾惡化,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22日宣布撤銷哈佛的學生與交流訪客項目認證,禁止校方招收國際學生,並要求現有國際學生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這項政策對美國大學教育將產生重大影響,也對留美的外國學生產生重大影響。在美國宣布相關政令之後,香港特區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立即作出反應,要求本港大學積極行動。美國民粹主義當道,排拒外國學生,卻為香港拓展國際化教育,招攬全球人才創造了機遇,但是,香港在把握機遇,招聚國際人才的同時,也須避免捲入美國的政治內鬥。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除了向全世界各國發起關稅戰、貿易戰之外,對內則向奉行自由主義的左派發起進攻,其中在教育領域,特朗普早在去年競選期間已作出承諾,將會整頓高等教育,指控包括哈佛在內的常春藤名校,成為激進左派與馬克思主義的溫床,揚言要奪回教育機構。

今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任後,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授權各部會針對推行「多元、平等與包容政策」的私立機構發起行動,並成立「聯邦反猶太主義工作小組」針對哈佛、哥倫比亞、紐約大學等十所名校展開調查。又於4月11日向哈佛遞交8項改革開求,包括取消所有多元、平權與包容政策,實施純粹「依才招生」的制度,禁止招收「對美國價值觀敵對」的外籍學生,減少具「激進意識形態」學者的影響力等等。由此可見,特朗普針對哈佛採取的行動,並非偶然的事件,而是經過周密布署的行動。

特朗普打擊哈佛,排拒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對美國的學術自由,以及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將會造成重大影響,相關政策也會令全球有意前往美國的學者和留學生,產生改變留學目的地的想法,尤其是在美國國內反華意識高漲的背景下,會令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學者和留學生,對是否仍要前往美國產生疑慮。

美國自我封鎖,排拒外來學者和學生,正好為香港招攬全球人才,拓展國際化教育,創造了機遇。在美國國土安全部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政令公布之後,香港特區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立即表明,已與本港大學聯繫,呼籲他們積極行動,又表示已聯繫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為獲錄取赴哈佛的學生提供全面支援。

香港的科技大學等多家大學也迅速作出公告,科大表明願意無條件取錄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並稱,已成立小組協助轉到科大的國際生轉移學分和幫助他們獲取簽證和住宿,確保他們平穩過渡。城市大學、嶺南大學、理工大學和浸會大學等多家大學,也有相關公布,歡迎哈佛大學國際生入讀,並提供相關支援。

美國排拒外國學者和留學生,香港把握機遇,吸引人才,這對建設國際人才聚集的高地,有正面的促進作用,值得支持。不過,與此同時,香港也須留意,應盡量避免捲入美國國內的政治內鬥,否則容易招至不必要的政治攻擊。

我國外交部在回應這一事件時,明確表明,反對教育合作政治化,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特區政府也應以此作為基本立場,以維護海外學生權益為立足點,招收選擇撤出美國的學者和學生。

最新文章